來源:http://www.www.friendsbt.com/ 作者:武漢科銳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
一、“酒過三巡”是哪“三巡”?
【酒過三巡】
酒過三巡其實也是酒文化的一種體現(xiàn)。"巡"有循環(huán)、輪換的意思,所以三巡就是三輪的意思,也就是喝酒喝了三個回合了。
【第一巡:主家敬賓客】
賓客到齊后落座,倒好酒,主家說幾句敬酒詞,烘托好氣氛,酒席開場。這杯開場酒有打破尷尬,引出話題的重要作用。
【第二巡:客人回敬主家】
此時酒不斷催化酒席氛圍,就酣情濃,正是個人表現(xiàn)自己的時候,主客之間互相敬酒,彼此介紹自己,客人也跟同桌的其他人也會相互敬酒,聯(lián)絡(luò)感情,彼此的關(guān)系進一步熟悉。
【第三巡:主家回敬所有客人】大家情緒高漲,精神層面也已經(jīng)升華,主家為了感謝客人的捧場再次回敬客人,此時酒席也接近尾聲,便不可再勸酒,這時候大家有事說事,一切都可言,有人聯(lián)絡(luò)感情,有人洽談業(yè)務(wù)。
【三巡和打圈】
現(xiàn)在的桌子以圓形為主,敬酒即現(xiàn)在的"打圈",打完三圈為整個流程,和以前的三巡差不多概念。但現(xiàn)在人酒量普遍較大,可能會喝好幾圈,所以三巡如今也已經(jīng)成了概數(shù)了。
從"酒過三巡"我們可以看出,古人對飲酒禮儀的重視,酒不貪杯,食不過量,他們以"三巡"為限,提倡喝好不喝醉。
二、“燈紅酒綠”的“酒”為什么綠色?
人們在形容奢侈或繁華時常說"燈紅酒綠","燈紅"很容易理解,"酒綠"該怎么解釋呢?
【過濾不凈 "吃"一杯"濁酒"】
原來,古代的酒釀,尤其家釀,沒有榨煮過程,較為粗糙,酒熟后即可過濾飲用。過濾不凈,碎米、碎渣浮在酒,甚至有的酒糟也沒有濾出,這樣的酒古人也稱之為"濁酒",所以,古代的人既說喝酒,也說吃酒,就是喝酒時連同酒糟一起吃下去。
【古代佳釀 浮沫如"蟻"】
當濁酒雜質(zhì)大,碎米、渣滓浮在酒面上,時間長了就變成了淡綠色的如蟻如蛆的糟沫。就是這層糟沫讓美酒有了"綠酒""酒綠""綠蟻"等等稱謂。
古代的文人愛屋及烏,在贊美美酒的同時,也愛上了這層稱作"綠蟻"或"浮蟻"的浮沫,并將其演變成對美酒的昵稱。
三、白酒需要醒酒嗎?
醒酒的目的是使成熟而且封閉的香味物質(zhì)經(jīng)氧化散發(fā)出來。
通常陳釀上五年的好酒開瓶的時候香氣都較弱,而經(jīng)過20分鐘或長時間的醒酒,白酒中的陳香、糧香、花香、果香等特殊的香味都散發(fā)出來。